物流新闻 2023-09-08 12:06:00 作者:宇轩    

□马四海 魏光威 谭勇

时光如刀,镌刻奋斗历程;梦想如炬,照亮前行方向。

弹指一挥间,“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部队精简整编提上日程。基建工程兵作为主要“以施工机械为武器”的特殊兵种,此时也完成了她特殊时期肩负的特殊使命。

1983年秋,国务院、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已扩编到50万名指战员的基建工程兵由军转企。同年9月23日,二十一支队改编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下设6个大公司,拥有14000余名员工,隶属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就地整编,对于穿了17年军装的官兵来说,有太多的不舍和留恋。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带着对国企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官兵们还是心潮澎湃地接受了改编,迎接市场的洗礼。

改编之初困难重重,无基地、无项目、无设备、无人才让他们举步维艰

改编后,等不得,靠不上,要不来,很快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当时,企业一无基地,二无项目,加上没有先进设备,人员观念陈旧,人才流失严重……”高耀先(已故)任改编后中建七局第一任局长,面对“兵改工”之初的现状,甚感忧心焦虑。

中建七局三公司,这个为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立下汗马功劳的优秀队伍,集体整编后,奉命迁移到了福州市五四路。

由于没有基地,许多干部职工只好住工棚、茅屋,甚至有的职工连续7次搬家。1984年夏,中建七局三公司在高处的临时住房被一场骤然而至的台风掀了顶,低处数十户家属和200多名职工的临时工棚,被大水淹过了床面。“我带着局领导班子去福州查看灾情时,只能划着小船进去!”高耀先回忆道。

“其实那时候局总部也很困难,我跟着高局长从南阳去福州慰问,开一辆面包车,路上就走了四天四夜。”时任局办公室秘书的傅忠春说,“我记得走到江西时,天色已黑,错过了便宜的政府招待所,高局长和局副书记万华还为要不要住5元的旅店犹豫不决。”

“那时候各公司都困难!”高耀先感慨不已。

最令人纠结的是没有活干。情急之下,有的公司甚至采用了“杀鸡用牛刀”战术,连建个普通民房的小活也接了下来……

路在何方?这支有着军人血统的建筑劲旅决不坐等被市场淘汰。

为了开拓市场,中建七局领导不辞劳苦到各公司挨个蹲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号召全体职工解放思想到社会上承揽业务,“找米下锅”。

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发展的破局;思想的破冰,带来了行动的突围。

靠着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能屈能伸的处事态度,不甘落伍的军人意志,初闯商海的中建七局终于打开了局面。

以河南财经学院项目为新起点,敢于拼搏的他们最终得以涅槃重生

1984年初冬,中建七局四公司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中标了河南财经学院的项目,这在整个河南建筑行业引起了轰动。这个一直在山沟里从事国防建设、很少搞民用建筑的单位,中标的可是河南省的第一个招投标重点工程!殊不知,他们正是凭着军人敢啃硬骨头的韧性和对事业的一片赤诚打动了甲方!

“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招生!”中建七局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杰回忆说,这是当时四公司的庄严承诺,掷地有声。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中建七局四公司的员工顾不得这些。他们再次发扬军营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连续作战”的铁军精神,昼夜不停地赶工期。

“合格不算合格,优良才算合格!”李俊杰说,这是一场事关生死之战,一定要把声誉响彻郑州!

奋力拼搏后是践行诺言的喜悦。河南财经学院12个单项工程、3.3万平方米的建筑安装任务提前完工,不仅打响了中建七局的品牌,还极大鼓舞了员工士气。这项标杆工程,以里程碑的风姿,载入了中国建筑的史册。

与此同时,位于福州市的中建七局三公司也传来喜讯——他们承建的福建省外贸中心工程一炮打响。这项工程坐落在福州市最繁华的五四路,由办公楼、展厅和大酒店组成,主楼20层,高84米,这是福建省当时最有名气的“大字号”工程。

为了打好在福州市的第一个大仗,1984年春节,中建七局三公司的员工是在工地度过的。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外贸中心的施工现场人声鼎沸,机器轰鸣,中建七局三公司用连续作战、敢打敢拼的精神风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当工程以优良的质量交付使用时,这些钢铁般的汉子一下子成了福州市广播电视上的明星人物。

苦心耕耘,欣然收获!

很快,中建七局一公司承建的平顶山市中原商场,因设计新颖、质量优良,被评为河南省优质工程;中建七局二公司承建的中美联营的石家庄显像管玻壳厂工程,科技含量高,被中美专家一致赞扬;中建七局安装公司承建的华北油田22万伏电站及输变电站线路工程,被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原石油部评为优质工程;中建七局四公司承建的南阳大厦,被《工人日报》誉为“内地的深圳速度”……此外,一大批体量超过亿元的大型项目花落中建七局。

靠着敢打硬仗、勇于拼搏的钢铁意志,胸腔里依旧沸腾的热血,中建七局这支由曾经的基建工程兵组成的团队,经十多年的红海拼杀,终于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

总部从南阳搬迁省会郑州,开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跨越、大发展

1997年8月,为了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建七局总部挥师北上,从南阳搬迁省会郑州。

这又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豪迈大跨越!

“现在看来,搬迁是对的。不过搬迁真不容易,我们计划了三次才算成功进驻郑州!”时任局长的孔爱福无限感慨地说。

风生水起正当时。郑州便利的交通,潮涌的信息,人脉资源的广泛,加上开阔的视野空间,很快让中建七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窥一斑而知全豹。

2016年年初,春寒料峭,承载着7887户安置居民的“安居梦”,由中建七局承建的河南省当时单个体量最大、场区面积最大、各类资源一次性投入最大的政府安置区项目——白沙安置区二期(永盛家园)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建设用地960亩,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工程总合同额31.76亿元,包括高层住宅、社区综合用房等70栋建筑。

从建设伊始,中建七局就确定将其打造为中原区域的标杆项目,并确立了所有楼栋均达到省级优质工程“中州杯”的创优目标。他们坚持质量管理标准化,保障建筑质量均质化,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每道工序。自开工以来,项目先后承接各类国家、省、市、局级观摩团80余次,赢得了良好口碑。

“红海”的搏击激烈而残酷,但中建七局人坚持“大业主、大市场、大项目”,以及“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严格控制产品制造成本和工程质量,追求客户满意度等一系列措施,演绎出一个个“现场带动市场”的经典案例。

一项项工程记录着七局人的拼搏和努力,一份份荣誉记载着七局人的辉煌和荣耀。“红海”击浪,让七局人的施工足迹遍布祖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承建了国家重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公共和基础设施项目数万项,还迈出国门,开拓海外版图,建功异国他乡。

2017年,中建七局晋升为中国建筑旗下及河南省首家“三特三甲”(即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暨设计甲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暨设计甲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暨设计甲级〉)资质企业,犹如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夺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8年,中建七局又成功跻身国内最高长期主体信用AAA级企业,发展空间更广,发展质量更高,这艘建筑航母风正帆悬,破浪前行,驶向新的彼岸。

(原载于2018年12月24日《河南日报》三版)

 
打赏